******有限公司连铸三大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5个工作日(2025年07月16日至2025年07月22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p>
******服务中心二楼环保窗口,邮编:527300<\/p>
联系电话:0766-******<\/p>
传 真:0766-******<\/p>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p>
项目名称<\/p><\/td> | ******有限公司连铸三大件建设项目<\/p><\/td><\/tr> | ||
建设单位<\/p><\/td> | ******有限公司<\/p><\/td><\/tr> | ||
建设地点<\/p><\/td> | 云浮市云城区<\/p><\/td><\/tr> | ||
环评机构<\/p><\/td> | ******有限公司<\/p><\/td><\/tr> | ||
项目概况<\/p><\/td> | ******有限公司位于云浮市云城区思******有限公司连铸三大件建设项目。本项目拟租用现有厂房用于生产销售连铸三大件,项目占地面积1964.32平方米,建筑面积1964.32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00万元,环保投资55万元,环保投资占比11%。主要采用混料、干燥、压制成型、烘干、烧制等生产工序,年产连铸三大件6000吨,包括塞棒、长水口、浸入式水口等产品类型。项目拟租用现有1栋1层18米高厂房,厂房内东南侧设置3个2层8米高的集装箱作为办公区。厂房内包含生产区、原料堆放区、成品堆放区等,项目生产、仓储过程均在厂房内,无露天作业。<\/p><\/td><\/tr> |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p><\/td> | 施工期<\/strong><\/p> 项目租用现有厂房,环境影响主要为设备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项目不涉及土地平整、主体工程建设。因此,本评价重点分析运营期间的环境影响。<\/p> 运营期<\/strong><\/p> 4.2.1废气<\/strong><\/p> 废气源强核算说明<\/strong><\/p>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拆包投料粉尘、混料造粒粉尘、干燥装料粉尘、装模粉尘及燃烧废气。<\/p> 1)<\/span>拆包投料粉尘<\/strong><\/p> 本项目拆包投料工序在配料混合区进行,人工将原辅材料(石墨、氧化铝、氧化锆、石英、棕刚玉、白刚玉、食用玉米淀粉)按照各产品配比缓慢倒入搅拌机中,参照《逸散性粉尘控制技术》中“表22-1 混凝土分批搅拌厂的逸散尘排放因子”,送料上堆粉尘的产污系数为0.02kg\/t(装料),项目原辅材料的使用量约为6630t\/a,则拆包投料粉尘产生量为0.1326t\/a。<\/p> 拆包投料工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8小时,则粉尘产生速率为0.055kg\/h。该工序在密闭车间内进行,车间加强通风,颗粒物无组织排放能够满足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sup>)。<\/p> 2)<\/span>混料造粒粉尘<\/strong><\/p> ①产污计算<\/strong><\/p> 本项目混料造粒工序在配料混合区进行,投料结束后盖好盖板充分搅拌物料,搅拌完成后将预混均匀的物料通过密闭输送通道输送至倾斜式混炼机进行混合造粒。<\/p> ②废气收集措施<\/strong><\/p> 项目搅拌机、倾斜式混炼机工作时为相对密闭状态,排放方式采取设备废气排放口直连。其中1台搅拌机通过密闭管道直连一套布袋除尘器TA001,设计风量为600m3<\/sup>\/h;3台倾斜式混炼机通过密闭管道直连一套布袋除尘器TA002,设计风量为1800m3<\/sup>\/h。参照《广东省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核算方法(2023年修订版)》中表3.3-2废气收集集气效率参考值,“全密闭设备\/空间-设备废气排放口直连-收集效率为95%”,则集气效率取95%。<\/p> ③处理效率<\/strong><\/p> 在落实上述废气收集措施后,废气收集系统对混料造粒工序产生的粉尘总收集量为14.82t\/a,经“TA001、TA002布袋除尘器”处理后,尾气由21m高排气筒DA001排放。根据《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附表1-3089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行业系数手册中3089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行业系数表,袋式除尘的去除效率为99%。<\/p> 本项目混料造粒工序产生的粉尘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尾气由21m高排气筒DA001排放。经计算,其排放量为0.1482t\/a,呈有组织排放,排放速率为0.062kg\/h,排放浓度为7.7mg\/m3<\/sup>。<\/p> 燃烧废气<\/strong><\/p> 本项目在烧制区设置1台高温烧结炉,该设备使用天然气清洁能源。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高温烧结炉每小时约使用90m3<\/sup>天然气,每隔2天工作一次,年工作时间约为2160h,则天然气的耗用量约为20万Nm3<\/sup>\/a。高温烧结炉燃烧天然气过程中会产生燃烧废气,主要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燃烧废气通过21m高排气筒DA002排放。<\/p> 为防止生产废气非正常工况排放。企业必须加强废气处理措施的管理,定期检修,确保废气处理措施正常运行,在废气处理设备停止运行或出现故障时,产生废气的各工序也必须相应停止生产。为杜绝废气非正常排放,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废气达标排放:<\/p> ①各生产环节严格执行生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设备的检修及保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并设置机器事故应急措施及管理制度,确保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态,使设备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p> ②现场作业人员定时记录废气处理状况,如对废气处理设施的抽风机等设备进行点检工作,并派专人巡视,遇不良工作状况立即停止车间相关作业,维修正常后再开始作业,杜绝事故性废气直排,并及时呈报单位主管。待检修完毕再通知生产相关工序。<\/p> ③治理设施等发生故障时,应及时维修,如情况严重,应停止生产直至系统运作正常;<\/p> ④定期对废气排放口的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加强环境保护管理。<\/p> (<\/strong>5)<\/strong>废气污染治理设施技术可行性分析<\/strong><\/p> 废气污染治理设施采用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排污许可技术规范中可行技术,因此具有技术经济可行性。<\/p> 4.2.2废水<\/strong><\/p> (1)产排污环节、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strong><\/p> 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p> 废水产排情况分析<\/strong><\/p> 项目主要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项目生产过程无废水产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员工的生活污水。<\/p> 项目拟定员工10人,均不在厂内食宿。根据广东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 第3部分:生活》(DB44\/T 1461.3-2021),“国家机构-办公楼(无食堂和浴室)-先进值”用水定额为10m3<\/sup>\/(人·a),则项目生活用水量为100m3<\/sup>\/a。生活污水的产生系数为0.9,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0m3<\/sup>\/a。<\/p> 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砂滤池处理,近期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表1农田灌溉水质基本控制项目限值(旱地作物)标准后,用于周边林地灌溉;远期(待市政污水管网铺设完成后)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即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思劳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思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p> 废水处理可行性分析<\/strong><\/p> 三级化粪池工作原理:新鲜粪便由进粪口进入第一池,池内粪便开始发酵分解、因比重不同粪液可自然分为三层,上层为糊状粪皮,下层为块状或颗状粪渣,中层为比较澄清的粪液。在上层粪皮和下层粪渣中含细菌和寄生虫卵最多,中层含虫卵最少,初步发酵的中层粪液经过粪管溢流至第二池,而将大部分未经充分发酵的粪皮和粪渣阻留在第一池内继续发酵。流入第二池的粪液进步发酵分解,虫卵继续下沉,病原体逐渐死亡,粪液得到进一步无害化,产生的粪皮和粪厚度比第一池显著减少。流入第三池的粪液一般已经腐熟,其中病菌和寄生虫卵已基本杀灭。第三池功能主要起贮存已基本无害化的粪液作用。<\/p> 砂滤池工作原理:通过石英砂、陶粒等材料作为滤层,过滤掉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等杂质,确保出水水质达到预定标准。<\/p> 近期,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采取上述措施后能得到妥善处理,符合资源利用要求,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措施合理可行。<\/p> 本项目无生产废水排放,仅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产生为90m3<\/sup>\/a,即0.3t\/d,估算本项目排放的废水约占污水处理厂的0.003%,因此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思劳污水处理厂有足够的余量接纳可满足接纳要求,不会对污水厂造成明显影响。<\/p> 远期,本项目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砂滤池处理后能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不会对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思劳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设施造成水质、水量的冲击影响,因此本项目生活污水治理措施具有可行性,本项目不会对周边地表水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p> 综上所述,本项目生活污水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p> 4.2.3噪声<\/strong><\/p> (1)噪声源产排情况<\/strong><\/p> 本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来自车间生产设备运转时产生的机械噪声,目的噪声源等效声级在70~85dB(A)之间。项目噪声源均安置在工厂厂房内,噪声的性质主要为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声源集中在生产车间内,噪声影响对象主要为车间工作人员。<\/p> (2)噪声预测模式<\/strong><\/p>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要求,本项目噪声预测按室内和室外两种声源进行分别核算。<\/p> (3)<\/strong>噪声污染治理设施及环境影响分析<\/strong><\/p> 为使项目厂界噪声达到所在区域环境标准要求,不会对声环境敏感目标造成明显影响,必须对噪声源采取隔声、消声、减振和距离衰减等综合治理措施。建设单位需采取的噪声治理措施如下:<\/p> ①对于设备选型方面,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p> ②对设备进行合理布局,项目应将高噪声设备放置在远离厂界的位置,通过墙体的阻隔作用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p> ③尽量选用低噪设备,对搅拌机、倾斜式混炼机、风机等高噪声设备,安装中采取减振、隔振措施,在支撑料件的台座上使用不发声的衬垫材料、对设备加装隔振垫。<\/p> ④运营期间加强对生产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设备带病运行产生的异常噪声。<\/p> ⑤加强对进入厂区内的车辆管理,设置专用进出口,设置引导标志;同时规范停放秩序、禁鸣喇叭、减少启动次数和怠速行驶。<\/p> ⑥应严格管理生产作业,合理安排生产时间。<\/p> 综合分析,只要建设单位落实好各类设备的减噪措施,项目建成运营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p> 4.2.4<\/strong>固体废物<\/strong><\/p> 项目固废主要来源于员工生活垃圾、废包装材料、不合格产品、除尘器截留粉尘、废布袋、废机油、废机油桶、含油机修废物。<\/p> 需采取的措施如下:<\/p> ①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p> ②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的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可追溯、可查询,并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禁止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中投放工业固体废物。<\/p> ③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委托他人运输、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应当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p> ④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合理选择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资源,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降低工业固体废物的危害性。<\/p> ⑤禁止向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及其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地点倾倒、堆放、贮存固体废物。<\/p> ⑥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p> ⑦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应当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贮存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贮存工业固体废物应当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p> ⑧依法履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义务,承担生活垃圾产生者责任。应当依法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禁止随意倾倒、抛撒、堆放或者焚烧生活垃圾。已经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应当按照规定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p> ⑨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场所,应当符合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规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标准。<\/p> ******有限公司连铸三大件建设项目符合选址、地方环境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建设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三同时”的管理规定,完成各项报建手续,确实保证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并尽一切可能确保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受到不良影响,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项目建成后,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项目投入运营后,应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在达到本报告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后,该项目对周围环境将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p>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是可行的。<\/p><\/td><\/tr> 公众参与情况<\/p><\/td> 我局已对本项目采取了受理公告网上公示供群众了解项目的信息,公示期间并未收到反馈意见。<\/p><\/td><\/tr><\/tbody><\/table> |
【1】凡本网注明来源:"今日招标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今日招标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机今日招标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